当前位置: 首页 > 大学生就业协会 > 正文

就业信息简讯

【来源: | 发布日期:2011-10-12 】

就业信息简讯

第二期

主办: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协办: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就业协会

就业动态

解读2010年就业形势

2010年热门就业专业预测

关注就业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分析报告

◆高职高专与本科就业情况对比

◆求职最有用的十大证书

就业政策

最新湖北省就业政策

立志创业

大学生,你怎么创业?

80后女生养苍蝇赚大钱

宣传就业 服务就业 关注就业 关注未来

就业动态

解读2010年就业形势

中广网北京11月22日消息(记者刘玉蕾)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0时08分报道,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幕已经拉开,各地陆续举办面向大学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

2010年总共有630万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明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面对今年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目前大学毕业生应该及早准备,做信息搜集工作,寻找自己想找的工作方向,同时也要想清楚大致自己可以面向哪些专业等地。现在用人单位的录用标准水涨船高,原来招本科的岗位可能现在就要研究生了,在清华大学的首场招聘会上,大学毕业生也说:北京的高校比较多,人才非常多。所以选择到重庆,可能自身能有点优势,自己在技术方面的专业优势就可以更好地体现出来。

近期的招聘会很多,大家应该开始留意了。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中型企业与2010届高校毕业生网上双选周活动”从20日到26日举行,高校毕业生可通过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WWW.NCSS.ORG.CN)和中国企业人才网(WWW.JOB100.COM)两个网站了解招聘信息。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就业网络处副处长文双元介绍,双选周期间,预计企业数将到达1.4万多家,岗位数预计23万多个。

一、高职毕业生应如何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未雨绸缪,尽早做好规划,苦练内功 一家国际知名企业到校园招聘,有一名学生既想参与招聘又担心招聘人数少而聘不上,非常苦恼。该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告诉他:“与其担心招聘人数少,不如担心自己是否有能力。如果你足够出色,那么就算我们招一个人,你也能留到最后;如果你没有能力,即使我们招100人,你也未必能录取。”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应未雨绸缪,尽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既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英语,计算机等硬能力的打造,更注重人际交往、沟通协调、勤奋敬业、吃苦耐劳等软能力的培养锻炼,勤于思考,精于实践,苦练内功。只要有出众的能力和足够的自信,就能抛却烦恼,在激烈的求职角逐中脱颖而出。高职毕业生要相信市场是公平的,找工作不能仅靠求职技巧或碰运气。职业化程度高、学习能力强、团队合作好的毕业生,永远被市场所青睐。高职学生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的精神,在学院的安排部署下,利用各种机会多与社会接触,多了解一些宏观经济走势和就业形势,积极调整个人的职业兴趣爱好,努力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要珍惜与重视专业实训、顶岗实习的机会,把专业实训、顶岗实习作为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的重要途径,讲诚信、讲敬业、讲奉献,有意识对自己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进行培养锻炼。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大力提升自己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就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如果高职学生能尽早通过专业实训、顶岗实习、各种社团活动和公益活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就越能看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可以尽早规划自己,充实自己,磨练自己,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和管理经验,做好求职应聘上方方面面的准备。虽然今年高职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的确比往年严峻,但真金不怕火炼,有真才实学,有吃苦耐劳品质的毕业生,是一定会受用人单位欢迎的。而且如果高职毕业生能够冲破重重困难,最终获得求职的成功,这份难得的人生经历无疑会成为他们一生的巨大财富。

金融海啸来袭后,企业面对减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等各项人力资源的挑战,各大企业不得不缩减人力资源成本,减少招聘人数。四大会计事务所之首的毕马威最早公布了2010年的招聘计划,成为第一个公布详细招聘计划的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毕马威2010届将新招员工约1700人,与2009届的近2000人的招聘规模缩减了约300人。由于金融危机影响的持续以及非常状态下的一年见习生制度等积累的就业压力,2010届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预计仍然巨大,形势不容乐观。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2010年高校毕业生总劳动力富余 ,专业技术人才缺口不小 ,农业缺218万,工业缺1220万,第三产业缺口325万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预计我国在未来几年内在劳动力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劳动力大量闲置现象。

但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9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仅仅为一种表象。之所以看到困难和大学生个体表现差异有关。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差异。我国的基层和中西部地区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大学生能否重视这些就业机会。

二、良好的外语会话能力将提高你的就业竞争力

综观国外,美国的挑战者(Challenger)公司预测美国将来就业状况也提到了外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美国国际型大公司今后都需要会外国语言的人才,这样才能派往世界其他各国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国际化运作。其首席行政官预计只会说英语的人将无法申请更不可能得到类似工作机会。

著名的麦肯锡(Mckinsey)公司预测:在未来五年内,既有技术背景又有良好的语言能力的人才将有很大需求。我国将大量需求善用外语沟通的高端技术人才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在职的中年技术人员缺乏语言优势,在校大学生虽然能通过四、六级考试,但是普遍缺乏流利的外语会话能力,这也是高端人才缺乏国际竞争力的薄弱环节。

综观国外,美国的挑战者(Challenger)公司预测美国将来就业状况也提到了外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美国国际型大公司今后都需要会外国语言的人才,这样才能派往世界其他各国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国际化运作。其首席行政官预计只会说英语的人将无法申请更不可能得到类似工作机会。

2010年热门就业专业预测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作为服务业的第三产业人才缺口预计达325万人,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预计2010年就业吃香的为民航类、机械制造类、材料类、精算、护理这几类的专业或相关专业

航空航天专业和制造业前景看好。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已经发射升空成功。接下去走出太空舱进行地面活动,建立空间站直到空间站对接,赶上世界一流还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投入。过去,优秀的大学生不愿意到航空航天部门工作,因为条件艰苦收入低,但是目前已经大大改善。2005年航天科工集团在京单位就招了1151人。据中国航天集团人力资源部介绍,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中航集团职工的收入比国内同地区的收入水平高得多,而中航骨干人才的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

制造业发展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从发展的眼光看,把“世界车间”打造成“世界工厂”势在必行。制造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端研发人员、管理人员,这些都是研究型大学培养人才的方向。

“十一五”期间,国家产业政策明显向以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领域倾斜,这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无疑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国内支柱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研发此类新型材料的人才自然成为企业的注目焦点。

精算师,就是一个公认为“钻石领”、国外年薪过百万、国内月薪上万元的职业。目前,精算师是国内各大保险公司争夺的焦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精算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仅有百余名精算师,随着国外保险公司进入中国,我国未来5年急需5000名精算人才。目前,每年高校毕业的精算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精算师是保险业的精英,是集数学、统计学、经济学和投资学等各类知识于一身的保险业高级人才,总之,精算师是同“未来不确定性”打交道的,宗旨是为金融决策提供依据。一个合格的精算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精算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熟悉所处保险市场的保险法规以及与保险相关的税务、会计、投资等领域的知识。当然,精算人的就业面也并非是保险公司一条路,对新人来说,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公司、银行、保监会等机构,都需要精算师加入。而在保险公司里,精算师也有很多专业方向可以选择,涵盖寿险、产险、团险和投资等领域。不过,要对众多想加入精算行业的年轻人提个醒,想要成为钻石领,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要有抵抗压力和从零开始的心理准备。精算工作就像是跟时间赛跑,上级上午出题目,下午就要求给出答案,而这些决定往往是需要承担重大风险的决策性问题。因此,精算师做决定不仅要快,还要精确。精算工作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喜欢稳定、不愿意变动的人不适合做精算师,而且精算师资格证的考取难度也相当大。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 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我国近年来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改变,家庭结构却呈现出小型化趋势。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 也不断增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未来几年里,还有哪些缺口专业?热门专业有哪些?高等院校作为人才输出机构,未来专业设置应该如何规划呢?女性人才就业状况前景如何呢?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和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提供的相关材料,独家发布2010高校就业趋势预测:总劳动力富余 ,专业技术人才缺口不小 ,农业缺218万,工业缺1220万,第三产业缺口325万。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预计我国在未来几年内在劳动力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劳动力大量闲置现象。

但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9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第一产业:2010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可能达到几百万人,但是相关人才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数据,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10年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10年,人才缺口数字最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

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仅仅为一种表象。之所以看到困难和大学生个体表现差异有关。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差异。我国的基层和中西部地区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大学生能否重视这些就业机会。

因此,鼓励高校开展双语教育势在必行,外语教学不能停留在应试教育取得书面高分上。特别是研究型高校要加强外语教学,把培养目标放在让学生能流利说好一门外语,外语语种并不限定为英语,但要达到流利对话程度。

选修外语女生是男生的2.5倍研究生女生多于男生

根据2002年调查,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女生数量占总人数的43.95%,理工科背景的女生比例更低一些,以浙大为例,200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女生人数占33%左右。但是相对于男生,女生在应聘和继续深造上受到一些歧视,用人单位和导师往往更喜欢男生,造成了一些女性大学生就业困难引发自信不足。从国际化背景看,女性就业其实更有优势。以美国的状况来看,目前美国女性白领已经大大增加,女性获得大学学位的比例已经超过男生,女生在大学中选修外语的比例比男生高2.5倍,读硕士的比例也很高。据预测,在2010年以前,美国60%的大学毕业生将是女性。

女生具有自己的优势。首先,在大学阶段女生学习勤奋成绩并不比男生差。以浙大为例,2005届毕业生中本科保送研究生或者考入研究生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近10个百分点。目前进入企业中管层,必须达到硕士以上学历。从这个百分比来看,女生的机会相当多。其次,从外语学习来看,女生的优势也非常明显。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这样的女生就业前景就比较好

大学生创业网讯 2010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早已在各大高校火热启动。与去年同期的“冻结招聘”之声不绝于耳相比,今年的校园宣讲态势则有报复性反弹的意味。于是,有人看好本届毕业生的销路,有人却依旧报以谨慎的态度。而毕业生自然是最想知道当前行情的当事人。

皆大欢喜:10月底前签约率达20%

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11月2日公布了对201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截至今年10月底就业状况的调查结果。开学不到两个月,已经有18%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和19%的应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与雇主签约。同时,随着经济回暖,毕业生薪酬也有所提高。

从专业看,本科签约率最高的专业为测绘类,高职高专为地质工程与技术类;签约率在前二十位的专业以工科为主。应届大学毕业生签约最多的行业为制造业,其次为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再次为建筑业。民营企业仍然是毕业生目前的主要去向。已经签约的人中,近40%的本科和45%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民企。但是,未签约毕业生中,愿意去民营企业的本科生只有11%、高职高专为12%。薪资方面,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期待月薪平均分别为1828元、1743元,而实际签约月薪为2173元、1957元。在各主要省市中,北京应届本科毕业生签约薪资最高,平均为2944元。从专业来看,签约薪资最高的本科专业为电气信息类,平均为2479元;高职高专则为财政金融类,薪资平均为2293元。

10月底签约率就达20%,这个数据是让人始料未及的,也是历年来的高峰值。即使在我国GDP高速增长时期,也少有这样的乐观景象。那么,真的是这届学生就业机会触底反弹,不愁销路了么?还是毕业生高就业率的背后另有原因?经过采访发现,也许是有两个因素推动了他们的就业。其一,部分行业名企大规模扩招。阿里巴巴计划招收1800名应届毕业生,这是集团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校园招聘。此外还有腾讯招1000余人,百度招600余人,金山招聘500名……一些未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名企变本加厉,自信满满地开展“人才抄底”。此外,有消息说近期本市某重点院校宣讲会排期已排至12月底,医药、网络、金融等行业比往年更早地介入了校园招聘。比如盛大网络将校园招聘的启动时间从往年的11月提前到了10月前,难怪10月底前有那么多学生完成了自我“销售”。

其二,毕业生就业心态更趋平和。看到了去年师兄师姐们那样“心理恐慌”的过程,今年的毕业生自知斤两,求职不再挑挑拣拣,“有企业要,就签约”是大多数人的心态。正是出于这样的好心态,让企业、毕业生来了个皆大欢喜。

关注就业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分析报告

大多数用人单位近三年招聘录用过高校毕业生,重点高校的毕业生更受企业青睐,就业更容易。中关村地区所招聘的毕业生以理工类为主,经管类和人文类较少。

一、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情况分析

大多数用人单位近三年招聘录用过高校毕业生,重点高校的毕业生更受企业青睐,就业更容易。中关村地区所招聘的毕业生以理工类为主,经管类和人文类较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层次要求较高,高学历人才更受青睐。进校园招聘和依托专业求职网站招聘是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招聘方式。行业发展趋势和为员工提供的职业发展空间是用人单位吸引高校毕业生的主要因素。新入职的高校毕业生岗位实践能力不足,但可塑性强,因此绝大多数企业都重视对其的培养,拟定了有针对性的明确的培养计划,在工作中锻炼提高是用人单位培养新入职高校毕业生的最常用的方式。在薪酬方面,研究生的起薪显著高于本科生。在招聘意愿方面,接受调查的多数企业在2009年有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的计划。

二、200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大学生占调查总数的63.38%,仍然是高校毕业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其次,选择再深造的毕业生也占了相当比重,其中在国内读研的有25.12%,出国学习的有8.58%。应届高校毕业生在刚实现就业后对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说明金融危机后毕业生调整工作预期,更加珍惜和务实地看待工作机会。参加校园招聘会是毕业生获取招聘信息的最重要方式(28.00%),其次是通过专业的求职网站(22.75%)。

在就业期望方面,大中城市依然是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择业首选,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仍然是毕业生期望的主要就业单位,100-1000人左右适中规模的企业更受毕业生青睐,毕业生的保留工资主要集中分布在2000-5000元左右,毕业生就业选择用人单位时既注重长远发展考虑,又重视现实劳动回报,“职业发展空间”(22.03%)和“薪酬激励机制”(18.18%)是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时最关注的方面。在就业前的准备上,大学生普遍开始重视社会实习和社团经历,在实践中锻炼自我就业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评价分析

(一)大学生刚毕业参加工作的优劣势分析。在优势方面,大学生的“学习愿望强”和“成长空间较大”是毕业生、企业及高校共同认可的大学生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最大优势之所在,大学生自认的“吃苦耐劳”精神与企业和高校的认可度不一致,大学生、高校教师与企业对大学生是否“更适合工作需要”认知不一。在劣势方面,“经验不足”和“实践动手能力差”是毕业生、企业及高校共同认可的大学生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最大问题之所在,大学生对“责任心较差”和“不能吃苦耐劳”问题的认识没有企业和高校的深刻,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问题认识较高,这与企业以及大学生的认识有区别。

(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长期和短期原因分析。应届高校毕业生、企业和高校三类问卷的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大学生就业难的长期深层次原因主要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从短期来看,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主要来源于“始于去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企业降低了用人需求”。

(三)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就业质量最有帮助的因素分析。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就业质量最有帮助的两大因素。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在对就业及就业质量有帮助的因素中,“个人能力”被赋予了最高的评(46.60%),说明了人力资本的重要价值,“社会资本”(32.02%)同样作为重要的资源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及就业质量。

(四)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评价分析。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上,应届高校毕业生、企业和高校都认识到实践活动对就业的重要性和帮助,对提供见习机会和支持实习实践的就业政策比较欢迎。此外,大学生和高校更为看重“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免费就业信息和各类就业服务”的就业政策,而企业则更多关注“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这反映了不同主体在就业问题上的利益诉求。

(五)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评价分析。在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受家人和老师的影响较大,就业压力部分来自于周围人过高的社会期待。同时,在校毕业生对就业也存在着一些观念上的误区,如过于看重工作环境和待遇而不愿意选择基层就业。

四、从用人单位需求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

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知识、技能与态度要素中各子项进行因子分析,并对因子命名,得出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就业能力模型,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大就业能力要素。

五、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需求水平比较分析

(一)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能力需求水平比较分析。在素质模型各子项上,企业对研究生的能力需求水平除个别项外,均高于本科生。这说明企业认为研究生比本科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各子项上更有竞争优势,因此对高学历人才有着更高的期望,对其能力水平也有更高的要求。企业认为实际操作能力是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必须扎实掌握的,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优秀的意志品质是完成工作的先决条件,也不因学历不同而差别要求。

(二)企业管理类专业和研发技术类专业就业能力需求水平比较分析。企业对管理类与研发技术类专业的毕业生的能力需求有所差异,这说明不同专业背景或不同工作性质的岗位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上也不同。理解沟通技能、管理技能、意志品质子项上企业对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能力要求更高;操作应用技能子项上企业对研发技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能力要求更高。

六、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口比较分析

(一)不同学历学生的就业能力缺口。本科生和研究生均存在就业能力缺口,本科生的就业能力缺口为0.14,研究生的就业能力缺口为0.17。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能力缺口大小差异并不明显(就业能力缺口取值范围0-5)。

(二)不同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缺口。理工类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人文类和经管类的本科生就业能力都有缺口,人文类本科生的就业能力缺口最大,达到0.29。经管类和人文类的研究生的就业能力缺口不显著。

七、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认知差异分析

(一)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要素的认知差异。企业和高校均认为“责任感”是最重要的能力要素,学生则认为最重要的是“自信心”。企业、高校和学生在最重要的五项能力要素上看法基本一致,主要是一些态度类要素;企业、高校教师和学生在不重要的能力要素上看法也相似,主要是操作类和知识类的能力要素。

(二)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产生认知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实习经历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认知差异的影响,实习时间长度不一样的学生对“职业素养”和“意志品质”的重要性评价不一样,实习时间的长短影响企业和学生对就业能力重要性看法的差异大小。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大小影响学生和企业间的就业能力认知差异,“严谨的校风学风、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置、规范的实习制度和有效的就业指导”有助于减少学生与企业在就业能力认知上的差异。

高职高专与本科就业情况对比

摘要:

本文根据麦可思公司连续三年对中国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调查,分析示范性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包括就业率、薪资、自主创业的比例(即创业者占就业者的比例)等反映就业质量与数量的指标。高职高专毕业生在金融危机下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与2007届相比持平,月薪下滑幅度最小,而2008届本科毕业生在就业率和薪资方面出现了明显下滑。示范性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优于非示范性院校的,同时优于四分之一的非211本科院校的。示范性高职院校随着建设投入的时间增长而带来的薪资增长较为明显。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录取分数较低、总学费投入少的情况下,比本科院校给学生带来的增值更大。

一、三年整体就业状况

1、 样本介绍

目前,麦可思公司已经调查了2006届、2007届、2008届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三年累计有效问卷50万份以上。

其中2009年2月底完成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调查研究,抽样达到44.4万人,回收问卷23万份,回收率约52%;有效问卷21.8万份,其中完成全部答卷问题者为70%;共覆盖3080所高校或分部分院,其中211院校为109所,非211本科院校(部)为1282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为1688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其中“示范性高职院校”与“非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样本数总共约6.4万份,分别覆盖97所示范性高职院校、1591所非示范性高职院校与高职分校。

2、2006、2007、2008三届就业趋势

就业率和薪资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数量和质量的基础指标。根据麦可思公司对2006、2007和2008三届大学毕业生的连续调查,这两个指标的变动趋势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由这两个图可以清晰看出,2007届大学毕业生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就业状况最好。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和月薪虽然相对于2007届有所下滑,但都没有跌破2006届的水平,月薪仍然高于2006届。

但有一点可以注意到:200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在金融危机下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就业率与2007届相比持平,月薪下滑幅度最小;尤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比高职高专的整体就业率都较高,其中2006届高1个百分点,2007届高3个百分点,2008届高2个百分点。这一点表明了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就业状况基本处于相对优势的稳定发展过程中。

1 200620072008三届各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非失业率三年趋势(毕业半年后)

数据来源:麦可思.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

2 200620072008三届各类院校毕业生的月薪(毕业半年后;单位:元)

数据来源:麦可思.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

二、示范性高职与非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就业对比

麦可思公司对2008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回收问卷中,“示范性高职院校”与“非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样本数总共约6.4万份,分别覆盖97所示范性高职院校、1591所非示范性高职院校。

示范性高职院校与非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就业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2008届示范性高职与非示范性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指标对比

学校类型

月薪(元)

就业率(%

工作与专业对口率(%

离校时掌握的能力(%

示范性高职

1671

86

60

47.1

非示范性高职

1642

83

61

47.9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由表1得到,示范性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要高于非示范性高职3个百分点;月薪高于非示范性高职。通过就业率与月薪两个关键的就业指标,表明示范性高职在就业市场上与非示范性高职相比是具有较高优势的。

表2 2008届示范性高职三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指标对比

学校类型

月薪(元)

就业率(%

工作与专业对口率(%

离校时掌握的能力(%

示范性高职(06)

1781

85.6

57.7

46.7

示范性高职(07)

1602

86.5

61.2

48.2

示范性高职(08)

1511

85.3

62.6

46.7

注:示范性高职(06)是指2006年第一批示范性高职院校;示范性高职(07)、示范性高职(08)分别是2007年第二批、2008年第三批的示范性高职院校。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表2是分别对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就业指标分析。在薪资方面,第一批的月薪明显高于第二批,第二批明显高于第三批;在就业率方面,第一批、第二批都稍高于第三批。这一方面也说明了示范性高职院校随着建设投入的时间增长而带来的较为明显的成效。

表3反映了示范性高职院校与非示范性高职院校毕业生分专业大类的关键就业指标对比。

在18个高职专业大类中,薪资方面,示范性高职院校有9个专业大类明显高于非示范性高职院校;就业率方面,示范性高职院校有12个专业大类明显高于非示范性高职院校,有2个专业大类与非示范性院校持平,有3个专业大类稍低于非示范性院校

表3 各专业大类2008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能力指标对比

学校类型

专业大类名称

月薪(元)

就业率(%

示范性高职

医药卫生大类

1736*

84*

非示范性高职

医药卫生大类

1327

75

示范性高职

艺术设计传媒大类

1775*

82*

非示范性高职

艺术设计传媒大类

1627

77

示范性高职

材料与能源大类

1866*

89

非示范性高职

材料与能源大类

1766

91

示范性高职

文化教育大类

1639*

81

非示范性高职

文化教育大类

1551

82

示范性高职

电子信息大类

1717*

84*

非示范性高职

电子信息大类

1641

80

示范性高职

水利大类

1781*

90*

非示范性高职

水利大类

1707

84

示范性高职

公共事业大类

1628*

77

非示范性高职

公共事业大类

1564

80

示范性高职

制造大类

1734*

88*

非示范性高职

制造大类

1696

86

示范性高职

农林牧渔大类

1584*

85*

非示范性高职

农林牧渔大类

1577

83

示范性高职

生化与药品大类

1581

89*

非示范性高职

生化与药品大类

1656

84

示范性高职

财经大类

1611

86*

非示范性高职

财经大类

1627

84

示范性高职

土建大类

1638

87*

非示范性高职

土建大类

1709

85

示范性高职

交通运输大类

1832

88*

非示范性高职

交通运输大类

1903

87

示范性高职

旅游大类

1579

83

非示范性高职

旅游大类

1732

83

示范性高职

轻纺食品大类

1381

90*

非示范性高职

轻纺食品大类

1538

85

示范性高职

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

1527

85*

非示范性高职

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

1695

81

示范性高职

法律大类

1271

非示范性高职

法律大类

1597

74

示范性高职

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

1718

92

非示范性高职

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

2103

92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三、示范性高职与非211本科院校的就业对比

麦可思对2008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回收问卷中,覆盖了非211本科院校(部)为1282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其中样本数足够可以有代表本校就业状况的院校共579所,这579所院校代表了全国非211本科院校的基本构成。我们把579所非211本科院校按薪资高低分为四组,每组分配院校的数量比例分别为20%、30%、30%、20%,即分别为118所、171所、172所、118所。表4是示范性高职院校与这四组本科院校的就业指标对比。

表4 2008届示范性高职与本科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指标对比

学校类型

月薪(元)

就业率(%

自主创业比例(%

平均高考分

示范性高职

1671

86

1.5

476

本科(1)

2572

90

0.9

539

本科(2)

2136

89

0.8

534

本科(3)

1899

88

0.8

530

本科(4)

1650

83

1.2

511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由表4得到,示范性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要比本科(4)高3个百分点;月薪也稍高于本科(4)。要注意到示范性高职招生的平均高考分明显低于本科(4)35分。这表明示范性高职在生源相对劣势的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部分本科院校相比仍有不少优势,充分体现了示范性高职的培养质量。特别是示范性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比例大大高于所有本科层次的毕业生。

表5 2008届示范性高职与“本科(4)”院校主要专业大类的薪资对比

学校类型

专业名称

月薪(元)

平均高考分

示范性高职

医药卫生大类

1736*

420

本科(4)

医学

1559

492

示范性高职

公安大类、法律大类

1738*

431

本科(4)

法学

1581

524

示范性高职

文化教育大类

1639*

459

本科(4)

文学历史哲学教育

1616

495

示范性高职

农林牧渔大类

1584*

451

本科(4)

农学

1583

508

示范性高职

工程大类

1696

477

本科(4)

工学

1739

515

示范性高职

财经公共旅游大类

1609

480

本科(4)

经济学管理学

1719

530

注:“工程大类”代表高职的“交通运输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土建大类、水利大类、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轻纺食品大类”这些专业大类的总体;

“财经公共旅游大类”代表高职的“旅游大类、财经大类、公共事业大类”的总体;

“文学历史哲学教育”代表本科“哲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的总体;

“经济学管理学”代表本科的“经济学、管理学”的总体。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http://www.mycos.com.cn

表5是示范性高职院校与上述“本科(4)”院校毕业生相应分专业大类的薪资对比。在示范性高职与本科专业相近的6组专业大类中,其中有4组是示范性高职的薪资超过了“本科(4)”相近的专业大类。

通过表4、表5分别从总体、专业层面与部分本科院校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考虑到示范性高职院校三年的学费投入与本科四年的学费投入,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录取分数较低、总学费投入少的情况下,比1/4的非211本科院校(本科(4)给学生带来的增值更大。

求职最有用的十大证书

在当今大学生求职艰难的大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及职场新人都感觉到,手持权威机构颁发,认证度较高的技能证书,是求职中的加分秘籍。因此也带动了一波又一波的考证热。那么,那些证书普遍受用人单位的亲睐呢?

1、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

虽然考出四六级并不一定代表英语好,但不可以否认,四六级证书迄今为止依然是中国地区唯一认证度最高、适用面最广的英语能力证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四六级是大学生的必备证书。

2、学校荣誉证书(包括奖学金证书、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

这些证书能从侧面反映应聘者在校期间的表现,尤其是社团活动能力,组织交际能力等。另外这些证书对于申请大城市户口可起到辅助作用。

3、剑桥英语证书(BEC)BEC证书的含金量,首先来自于其发证机构——英国剑桥大学,其次 “全球认证”、“成绩可算为雅思分数”、“BEC高级被外国商学院认可为MBA,课程”等猛料也深深吸引了渴望脱硬而出的优秀学子。

4、计算机证书

98%的白领岗位招聘信息内都有“计算机操作熟练”的要求。

5、第二外语证书 会一门第二外语,将大大增加进入相关企业的机会,世界500强中有87家日本企业,36家法国企业,35家德国企业,13家韩国企业。

6、财务类证书(注册会计师、注册金融分析师)

7、兼职实习证明

缺乏工作经验是应届大学生找工作的一大软肋,而兼职实习证明能弥补这一不足。

8、发表论文、专利证书

9、竞赛获奖证书

大学里或者社会上的各种竞赛

10、毕业证、学位证、第二学位证

就业政策

最新湖北省就业政策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科教兴鄂”、“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如下:

一、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认真组织“选聘毕业生到村任职”、 “三支一扶”计划(含 “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的实施。省财政要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基础上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落实对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各项优惠政策。对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含“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的高校毕业生,工作期间生活补贴的标准按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新聘用人员的工资标准和增资办法执行,按月发放;每人每年发给400元的交通补贴;同时由各县(市、区)负责为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并尽快研究有关社会保险政策。所需经费,除国家“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外,由省财政按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专项补助接受“三支一扶”毕业生的县(市、区),其余部分由县(市、区)财政承担。对“三支一扶”毕业生年度考核合格者,由省财政按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直接发放给本人。对参加“选调生计划”、“选聘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期间的待遇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鼓励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满后留在当地就业,今后相对应的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在公务员招考中,除特殊职位外,省、市两级机关招考录用公务员一般应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对参加有关基层服务项目并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按规定享受政策优惠。县、乡两级机关公务员招考主要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

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属于就业援助对象的高校毕业生在乡镇及农村申请登记从事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的个人独资企业或普通合伙企业,可免收登记费用。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所需资金从各级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同时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所需资金按现行渠道解决。

二、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支持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要落实企业用人自主权的规定,鼓励各类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多招聘高校毕业生。充分发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沌口开发区等科技企业集中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作用。武汉城市圈在“两型”社会建设中,要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和储备,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相应就业扶持政策。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招用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的,可按规定享受最高为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可按规定在2009年内给予6个月以内的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支持;困难企业开展在岗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资金补助。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要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其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补贴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列支。聘用期满,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按国家规定合并计算。

对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方面,要与国有企业职工一视同仁。要加大力度监督落实企业用工和劳动保障制度,加强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和缴纳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切实保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三、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各高校要把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作为转变就业观念的重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将高校毕业生申请工商登记纳入“绿色通道”重点帮扶指导,提供及时详尽的信息咨询和登记办理指导服务。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及鼓励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扶持政策。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自筹资金不足的,给予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自愿到我省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地区及县级以下基层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贷款利息由财政补贴50%,其中,中央财政承担25%;小额贷款担保机构所在地财政承担25%。对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到定点培训机构参加创业培训的,按每人1200元的标准给予创业培训补贴。对属于就业援助对象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并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后,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以上两项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高校毕业生申请个体工商户、创办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登记,一律不受出资数额的限制;对共同出资开办注册资本在10万元以下的科技型、环保节能性有限责任公司,首期出资额达到1万元即可登记;第一年内出资不低于3万元,其余出资可在2年内缴足。重点开发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项目,实行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跟踪服务和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各地要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给予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扶持,资金来源可采取财政支持(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企业赞助等方式解决。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千人创业工程,为千名有创业意向高校毕业生提供系统的创业服务。

四、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做好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劳动保障、人事、教育等部门及高校要加强协作,采取网络招聘、专场招聘、供求洽谈会和用人单位进校园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系列活动。要进一步完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强化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各地要将他们纳入当地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对各类职业中介机构免费为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并实现就业的,按每人150元的标准给予职业介绍补贴。对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到定点培训机构参加职业培训,经鉴定达到初级职业技能水平的,按每人400元至800元的标准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要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添置和更新必要的网络设备,开展在线咨询、远程面试、网上招聘、网上就业指导,逐步建立统一的就业信息网络,实现高校、省、国家三级就业网联通,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要加强市场监管,加强招聘活动安全保障,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从今年起,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并将就业指导课纳入必修课或必选课,切实提高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建设,切实做到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要认真落实好教育部关于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1:500的规定,并保持相对稳定性;要保证就业所需经费,按不低于当年在校学生全部学费的1%列入学校预算予以落实,专款专用。

对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贫困高校毕业生的报名费。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原籍的高校毕业生,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对就业困难的的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对就业援助对象参加职业培训的,按每人每月150元给予生活补助;对提供公益性岗位安排困难人员就业并依法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支付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资的用人单位,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对其他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办理了就业登记并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以上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五、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要建立和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对于接纳高校毕业生见习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由地方财政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予以支持,到以上单位见习的高校毕业生,由以上单位每月发给不低于500元的生活补贴。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一批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从今年起,每年安排5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培训,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努力使相关专业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六、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当地就业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明确目标任务,实行目标责任制,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指标的重要内容之一。省直各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制定优惠政策,吸纳更多毕业生就业。各市州、县(市、区)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时研究本地毕业生就业政策,协调解决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在人员、经费、场地、基本生活条件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要在政治、生活、工作条件等方面全面关心就业工作人员。新闻媒体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正面宣传,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长观,形成全社会关心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各高等学校要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统筹部署,建立起“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制,落实工作责任制,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内部考核体系的重要指标。学校党政领导和院系主要负责同志要深入班级,了解情况,关心和帮助每一位学生,及时解决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联系,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要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立志创业

大学生,你怎么创业

2009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有611万人,就业形势空前严峻!为缓解就业压力,国家千方百计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大学生做村官、大学生参军、扩大研究生招生人数……其中还有一条是,鼓励大学生创业。

那么,大学毕业生适合创业吗?笔者是大学过来人,毕业后进过大中型公司,也进过小企业,还与朋友一同弄个创业项目,虽然称不上经验丰富,但确实深有体会。今天,我希望能把个人的一点体会和看法,跟各位师弟师妹谈一谈。

据我了解,大学生(或者年轻人)基本都有自己的创业梦想,特别是男生。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一方面年轻人都怀有雄心壮志,“年轻不闯何时闯”;另一方面,就我国现在的就业政策来说,除了少数的国家公职单位之外,就业已经没有铁饭碗,很难想象人老了企业不再要你了之后,生活如何维持,年轻时不创业,难道等到老了之后再“创业”?“工字不出头”,这是目前的普遍心态!

既然那么多同学有创业梦想,相当一部分同学也都付之实践,国家政策还鼓励大伙创业,那创业成功的有多少呢?相信大家心里都清楚,虽然80后的那些创业精英作为正面教材被反复宣传,但成功者确实是极少数。所以,无论是成功者、失败者还是挣扎者,告诫后来者最多的是,不希望别人走他那条路。

成功,不仅仅靠出色的个人能力,还要有资金基础、团队基础、人际关系网,国家经济大势、行业机会,甚至个人的运气,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以前,就曾经有一个大老板跟我说,成功决不仅仅是能力的问题,它甚至可以说是运气的问题,有成功运气的人毕竟是少数。相对来说,安安份份做个工薪白领,或者是守着一份小生意,则容易得多。现在看来确实如此,那些扎扎实实打着工,不怎么跳槽的朋友与同学,如今都比较安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那些频繁跳槽和走创业之路的,成功者寥寥无几,而大部分的都在痛苦地寻找出路。

纵观白手起家者,差不多都是这样两种人:一种是在校时打下基础的,另一种是工作后打下基础的,尤其以后者居多。这都不难理解,除了个人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之外,它们还掌握了最重要的一条——在校园或职场打混时,深入了解了行业的经营操作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抓住行业机会,或者都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大家熟知的80后典型,几乎无一例外,全都是在校时打下了基础,毕业后顺势而上。

综上所述,大学刚毕业后一般不宜创业,这条路很坎坷很难走。除非你的家庭给你准备了各种创业条件,或者能跟着先行的朋友一起走,否则就只有在学校时打开坚实的基础。

然而,对现今的大学生来说,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都面临着空前恶劣的环境。因为经济形势,因为就业制度,大学毕业生已经很难在工作岗位上得到有效锻炼。不是80后天生喜欢跳槽,而是在过于自由的就业制度下,企业已经彻底的将培养人才的做法转变为招聘人才,企业与员工往往都同床异梦,随时都有可能互炒鱿鱼。同时,由于大学教育质量的大滑坡,认真读书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所以大学校园里,不顾学习的校园创业者越来越多。

如今的校园里,部分创业者贷着款读书,拿着家里给的学费生活费作为创业的第一笔资金,在没有太大生活压力的环境下,提早体验创业的艰辛。有人说,因为专业所学的与社会需求及就业脱节,大学时光注定要虚度的情况下,校园创业者只要摆正心态,那几乎没有失败者,他们至少还收获着金钱之外的财富——锻炼了个人能力,经营磨合了团队,熟悉了行业内情,甚至收获了第一桶金……成功了顺势而上,否则毕业后一样找工作,甚至比其他人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

校园创业,确实比毕业后才贸然进入创业行列有利得多。通过不断接触及亲身体验,笔者发现,有创业想法甚至开始行动的学生不少,但能摆正创业的心态、充分利用校园优势、以及处理好创业与读书关系的学生很少。

一、校园创业者,要学会安排时间,不能完全对学习置之不理。必须明确自己能利用哪些时间,是否可以自由逃课,如不能取得老师的默认,也应避免被发现被穿小鞋;学习一般是自学,能学好的(工具)课程,如英语等,要继续学好。

二、校园创业者,不能脱离班级等集体,不要因为自己所从事的与同学们没有交集,或者是自己很忙,就推却大多数的集体活动,班级等圈子是你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基础,还是你应对学习考试的后盾。

三、校园创业者,不能仅依赖自己的单打独斗,校园创业正是学习团队管理的好时机,同时也是学会开拓与利用组织资源的机会(下面详谈团队与组织资源)。

四、校园创业者,要注意创业是一个渐进过程,要练好一些基本功。现实中的创业者,不俏于小打小闹的项目与模式,仅从一个较有创意点子开始,就想得很多很远,但往往因为没有校园推广销售经验与实践,对行业又不熟悉,以致眼前第一步都不知该怎么迈出去。

五、校园创业者,或者可以试着去理解这样的观点:能力、团队与组织是根本,不应由项目而起再随项目而止。

六、校园创业者,要有坚定的意志,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随时接受挫折的出现。

项目、团队与组织资源:

有人问,校园创业最重要的是什么?能力或者资金?我认为都不是,校园创业不同于普通的创业,不可能投入太多的资金,个人的能力也是在创业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校园创业,最重要是善于利用校园的优势。

高校市场是众多企业紧盯着的市场,但外面的企业要进来,几乎必须通过校园内的组织,因此,只要拥有一定的校园组织,就不怕没有创业项目与合作机会找上门来。比如学生会与各种社团,他们既掌握有一定的学校资源,又有一定的组织,所以他们经常能拉到各种赞助,那些负责人想弄点项目也容易得多(当然学生会等不允许被用作创业的工具)。

至于团队,通常情况下几个好友搭档商量着做点什么,这个原始的团队就算是组建起来了。但是团队真正能够得以磨合、发展,须有项目的存在,这不仅是创业团队。

一个成功的校园创业团队,核心团队可以很小,就两三个人,但团队的外围组织应该很大,它能够聚集组织一支庞大的宣传推广队伍。要做到这些,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成为学生会等社团的(负责)人,或者跟学生会(负责人)有比较好的关系;2、团队抱团,不直接竞争的团队,可以相互利用对方的资源进行宣传推广;3、自己创立创业交流组织,建立自己的校园辐射网,通过聚会交流与项目开展来维持.

总之,团队与组织需要一定的项目来培育,校园里能做的项目不多,但只要你拥有团队与组织基础,就有找上门来的企业与项目,项目行业不用定向,能做能深入才能发展其中的行业机会。

80后女生养苍蝇赚大钱

嗡嗡乱飞的苍蝇在她眼中是会下“金蛋”的宝贝。她天天与苍蝇打交道,把苍蝇当宠物养,还养出了名堂,淘到了“金子”。她叫汪日露,今年28岁,奉化市首开生物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因为养殖苍蝇,还曾被评为“宁波市十大杰出青年”、“浙江省杰出农村青年”。

放弃工作回乡创业

2000年,汪日露从余杭卫校毕业,摆在她前面的有两条路:与市区一家大医院 已签订了就业协议,成为一名医护人员,收入稳定;家里有个鱼塘,自己创业搞养殖,但有很大风险。家人都让她选择第一条路,但汪日露这次却想冒一回险。

从父亲手里接过鱼虾养殖的重任,汪日露就开始思索怎样使鱼儿少生病。2000年12月,她在《中国海洋报》上读到一篇文章:南开大学专家研究发现,蝇蛆能对多种疾病产生抗体。

随后,汪日露父女辗转找到了文章的作者杜教授,向他说明想用蝇蛆养殖鱼虾的打算。双方一拍即合,签下了工厂化养殖蝇蛆协议,杜教授还把汪日露带回南开大学,进行科研培训。

苍蝇成了她的宠物

一次偶然机会汪日露发现,蝇蛆吃的是“培养基”,在把吃剩的“培养基”与蝇蛆分离开来时,总有零星的蝇蛆要带出来,于是到市场上买来20只鸡,让鸡吃掉带出来的蛆。没想到,她家的鸡长得特别快,2个月时体重就超过了邻居家已养了3个月的鸡,而且从不生病。

这下,汪日露萌发了既养蝇蛆又养鸡的念头,投入资金60万元,购买了1500只仙居小鸡,用蝇蛆养鸡。109天后,她养的鸡开始陆续产蛋,与常规养殖相比,产蛋期提前30天,产蛋率高出10%。在宁波市第二届名特优农副产品展销会上,生物鸡蛋被抢购一空。第一年下来,蛋鸡就为她盈利二三十万元。她的“蝇蛆饲养生物鸡蛋”技术已经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专利,生物鸡蛋供不应求。

刚开始,汪日露面对在蝇箱里四处乱爬的蛆虫,就浑身直起鸡皮疙瘩。但时间一长,恐惧恶心感渐渐消失了。后来,她竟敢大胆地将手伸进蝇箱,像呵护宠物一样,轻轻抚弄它们。

带动周边农户致富

为了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汪日露联系了附近的养鸡专业户,并与养鸡户签订了合作协议。汪日露为养鸡户们提供蝇蛆饲料,鸡蛋由公司收购。生物鸡蛋以每公斤14元计算,给养殖户11元,其余3元归公司。由他们打品牌统一销售,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家农户加入。在汪日露已建成了可培育肉鸡15万羽,蛋鸡2万羽的基地,带动周边更多农户养蛋鸡致富。

随着蝇蛆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汪日露开始异地建厂,盖起了四层楼房及配套养蝇厂房,成立了奉化市首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蝇蛆深层次开发也在进行中,汪日露说,经鉴定,蝇蛆每吨可提取200公斤蛋白粉,以蚕蛹蛋白粉市场价每公斤800元计算,产值高达16万元,利润前景巨大。

2010-3-30

Copyright ©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Tel:0722-3809839